考研结束的那天下午,我瘫在宿舍床上,盯着天花板发呆。没有想象中的狂喜,也没有崩溃大哭,只觉得心里空了一块——过去一年像被按了加速键,而此刻突然暂停,反而不知所措。
直到手机震动,弹出一条消息:“考完了,要不要去食堂嗦粉?”发信人是我的“聊天搭子”小林,一个同样刚出考场的研友。我们因考研群结识,素未谋面,却默契地成了彼此的情绪垃圾桶。冲刺期崩溃时,她发过60秒语音骂肖秀荣押题太狠;我凌晨背政治emo,她秒回“我也没睡,来互相抽题啊”。
那碗热腾腾的螺蛳粉成了我们的庆功宴。她掰着手指算英语阅读可能错了几道,我吐槽专业课最后一道题写得像狂草。我们谁都没提“考不上怎么办”,只是约定:出分前每天互相发段废话,哪怕只是“今天食堂阿姨手没抖,感动”。
后来我才懂,这种关系比“战友”更轻盈,比“朋友”更松弛——不需要安慰的套路,不必伪装积极。就像考完后她说的:“管他呢,至少我们现在不用再背‘马原’了。”
或许每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该有个“聊天搭子”。Ta是压抑时的呼吸阀,是孤独感的溶解剂,更是那段灰色时光里,一句“我也在”就能点亮整片天空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