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魔都上海的二次元版图上,一种名为“吃谷搭子”的新型社交关系正悄然兴起——这群年轻人以“拼单买谷子(周边)”为纽带,在漫展、谷子店甚至快递驿站里结成临时同盟,用AA制分摊运费、用代购互助对抗限量抢购,将消费行为变成了充满仪式感的集体狂欢。
“拼单经济学”拯救吃土人
在静安寺某中古谷子店门口,大学生阿绫正和刚认识的搭子核对购物清单:“这套吧唧(徽章)你拼两个我拼三个,国际运费能省40%。”像这样精打细算的“战术性拼单”已成常态。据田子坊一家代购店老板透露,限定款开售时,结伴而来的“吃谷搭子”订单量往往是散客的3倍,“他们甚至自带Excel表计算最优组合”。
从交易到交友的次元壁突破
这种关系往往始于一句“求拼”,却可能延展成更丰富的联结。在B站会员购的线下活动中,职场人小九和搭子们发展出固定聚会:“现在我们会一起蹲新品、交换复刻,去年还组团去了CP(Comicup同人展)。”社交平台上的#上海吃谷互助#话题下,有人晒出用吧唧拼成的“搭子纪念相框”,评论区瞬间涌入上百条“求同款拼单”。
商家与同好的双向奔赴 敏锐的商家早已捕捉到商机:人民广场的主题咖啡馆推出“搭子套餐”,买谷满额赠送双人特饮;虹口某工作室则开发了“拼单保险”服务,承诺“跑单包赔”。而年轻人们也在进化——有人专攻汇率计算成为“人肉海淘计算器”,有人用游戏代肝换取搭子的代购额度,在“吃谷”江湖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。
当被问及这种关系的本质时,00后资深谷子爱好者阿澈的回答很干脆:“就像抽盲盒,你永远不知道下次拼单会遇见哪个圈层的神仙同好——但肯定比一个人吃现(高价收现货)快乐。”或许,这种兼具实用主义和情感共鸣的联结,正是Z世代对“社交降本增效”的最浪漫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