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1点的红门登山口,手电筒的光束在石阶上交错晃动,一群年轻人背着轻便行囊,彼此确认着暗号——“搭子29?”这是属于夜爬泰山者的独特默契。
“搭子29”并非某个组织的代号,而是一次临时集结的登山小队。29这个数字,源于发起人在社交平台发帖时的随手编号:“第29次组队,缺3人,速来!”没想到,短短两小时,队伍从5人膨胀到23人——有翘班来的程序员、刚结束期末考的大学生、甚至一位带着单反的退休教师。
夜爬泰山的魅力在于未知。黑暗中,陌生人的喘息声成了彼此的节奏器。十八盘的陡峭处,队伍自发形成“人链”,前一个人的背包带被后一个人攥住,像一条隐形的绳索串联起信任。中途休息时,有人掏出保温杯分享姜茶,00后女孩小鹿翻出包里的暖贴,挨个分给穿单衣的队友:“我妈硬塞的,没想到真用上了。”
海拔1500米的观日峰,雾气突然笼罩,期待的日出未能如期而至。但当云海翻涌时,不知谁喊了一句“这像不像《西游记》的天宫?”,众人哄笑着摆出腾云驾雾的姿势。退休教师老周抓拍的背影照片里,23个模糊的身影在晨光中勾肩搭背,像一群试图徒手摘星的傻瓜。
下山时队伍已散成小分队,但微信群“搭子29养老院”却热闹起来。有人晒出磨破的登山鞋,有人分享剪辑的延时视频,而组局者更新了签名:“第30次组队预告:雨夜泰山,敢不敢?”
或许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浪漫:不需要精心策划的相遇,在6381级台阶上,一句“搭子?”就能让孤独的夜行变成流动的盛宴。正如泰山挑山工路过时嘟囔的那句:“这些孩子啊,爬个山都能闹出江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