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京的大学城,一种新型社交关系正在年轻人中流行——"搭子"。不同于传统朋友,"搭子"是精准匹配某一需求的临时伙伴:奶茶搭子、自习搭子、篮球搭子……他们不需要深度情感联结,主打一个"垂直陪伴"。
凌晨三点的珠江路奶茶店外,南理工的大三学生小陈正和刚认识的"奶茶搭子"分享一杯限量版联名饮品。"我们只在出新口味时联系,平时朋友圈都不点赞。"这种"人走茶凉"式社交,恰恰是Z世代推崇的"低负担关系"。仙林大学城的篮球场上,南邮的男生们通过微信群"摇人组队",打完球连名字都不知道,却默契地约好下周同一时间"继续当搭子"。
图书馆里的"自习搭子"更讲究效率。东大的考研党小林用社交软件匹配到同专业的"监督搭子",两人每天准时在四楼角落碰头,全程零交流,但"看到对方在学,自己就不敢玩手机"。这种"工具化社交"背后,是年轻人对时间成本和情绪价值的精准计算。
有社会学者指出,"搭子文化"折射出当代青年既渴望陪伴又警惕过度卷入的矛盾心理。就像南京秋天的梧桐叶,聚散随缘——今天还是奶茶搭子,明天可能就相忘于江湖。毕竟在这座充满际遇的城市里,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里的"限定款NPC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