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西的大学校园里,一种名为“旅游搭子”的社交方式正悄然兴起。课业之余,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与教室的两点一线,而是通过线上社群或校园论坛,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结伴旅行——他们互称“搭子”,用短暂的旅途打破社交壁垒,用共同的足迹书写青春故事。
“一个人怕孤单,一群人怕麻烦”
“旅游搭子”的流行,精准击中了当代大学生的出行痛点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小林坦言:“和熟人旅行难免迁就,但‘搭子’关系更轻松,目标一致——玩得尽兴就行。”从南宁青秀山的日出到阳朔漓江的竹筏,从北海银滩的日落边到龙脊梯田的云海间,年轻人们用AA制的消费、分工明确的攻略,实现低成本高自由度的旅行体验。
社交与探索的双重满足
不同于传统旅游团,这种模式更注重社交属性。广西民族大学的阿杰在涠洲岛之旅中结识了来自不同高校的5位“搭子”,他们白天骑行环岛,夜晚围炉烧烤,从陌生人变成分享心事的伙伴。“回来后我们甚至组了考研互助群,”阿杰笑道,“旅行是认识一个人的最快方式。”
安全与信任的边界挑战 尽管充满吸引力,“旅游搭子”也面临考验。广西大学学生会的调研显示,超60%的学生会提前核实对方身份,女性更倾向选择同性搭子。部分高校开始联合旅游协会推出“实名认证拼团”服务,在鼓励探索的同时筑牢安全底线。
当“特种兵式旅游”遇上“搭子文化”,广西学子们正用这种新型社交方式重新定义旅行意义——风景重要,但比风景更珍贵的,是路上遇见的那些与你一样炽热而自由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