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长春,这座曾历经伪满时期与二战风云的城市,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悄然兴起——“二战搭子”。他们并非历史学者,也非军事迷,而是一群因共同兴趣结伴探访长春二战遗迹的年轻人。从伪满皇宫的斑驳砖墙到关东军司令部旧址的沉默走廊,这些“搭子”用脚步丈量历史,用对话还原记忆。
“搭子”一词原本流行于健身、自习等日常场景,但在长春却被赋予了更厚重的意义。他们相约周末,带着相机与资料,穿梭于城市的历史角落。有人负责查阅档案,有人擅长拍摄纪实,甚至还有cosplay爱好者身着二战制服,以沉浸式体验致敬或反思那段岁月。这种组合无关猎奇,而是试图在集体行走中拼凑被时间冲散的碎片。
争议也随之而来。有人认为这是对历史的轻浮消费,但组织者小张反驳:“正是年轻人的参与,让这些遗址不再只是教科书里的名词。”他们会在“731部队”旧址前默哀,在胜利公园的苏联红军纪念碑下讨论战争伦理,甚至自发担任义务讲解员。
长春的二战“搭子”现象,或许正映射着当代青年与历史对话的新方式——不再止于被动接受,而是通过共赴现场的“陪伴式学习”,在城市的伤痕与荣光中,寻找属于Z世代的战争记忆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