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初二繁重的课业压力下,许多学生开始寻找“学习搭子”互相督促、共同进步。而在新疆,一群初中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组建了独特的学习伙伴关系,不仅提升了成绩,更收获了跨越地域的友谊。
新疆地域辽阔,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面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。但“学习搭子”模式打破了这一局限:城市学生与乡镇同学结对,通过视频连线一起写作业、分享笔记;周末线上小组讨论时,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和汉族学生轮流用双语讲解数学题;假期线下聚会时,大家还会交换家乡特产,聊聊天山脚下的趣事。
这种互助学习不仅填补了知识漏洞,更让少年们理解了“共同体”的意义。比如,乌鲁木齐的小张曾因物理成绩发愁,直到和喀什的古丽成为“搭子”。古丽擅长用生活例子解释公式,而小张则帮她攻克了英语语法。两人约定:“中考后,我们要一起去对方的家乡看看!”
“学习搭子”在新疆初二年级的流行,既是教育创新的缩影,也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。当笔记本上写满不同字迹的解题步骤,当屏幕两端传来彼此的笑声,学习不再是孤独的跋涉,而成了携手同行的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