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教育内卷”的浪潮下,一种名为“鸡娃搭子”的新型社交关系正在幼儿园家长圈中悄然兴起。所谓“鸡娃搭子”,指的是家长之间结成同盟,互相督促、分享资源,共同为孩子的“超前学习”制定计划——从拼音、算术到英语启蒙,甚至兴趣班打卡,无一不包。
支持者认为,“搭子”模式能缓解孤独感,降低教育成本。比如拼团名师课、交换学习资料,或组队接送孩子上下培训班,既省力又高效。一位妈妈坦言:“一个人鸡娃容易放弃,但和‘搭子’互相打气,坚持起来更有动力。”
然而,反对声音同样尖锐。教育专家指出,幼儿阶段的核心任务应是游戏与社交,而非知识填鸭。当家长将“竞争”意识过早植入孩子的生活,可能引发焦虑、厌学等问题。更有人讽刺:“幼儿园就开始‘拼搭子’,到底是孩子需要,还是家长在缓解自己的焦虑?”
“鸡娃搭子”现象背后,折射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与家长的集体迷茫。或许,比起寻找“完美搭子”,父母更需思考:我们究竟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,还是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