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,工作日的生存法则里藏着一条隐形定律——“搭子社交”才是成年人的最优解。
清晨8点半的静安寺地铁站,两个举着冰美式的年轻人默契地交换眼神,无需寒暄便结成了“咖啡搭子”,共享提神醒脑的续命密码;午休时段的陆家嘴写字楼,三个素不相识的打工人迅速组队成“外卖拼单搭子”,只为凑满减时多薅一杯奶茶;晚高峰的2号线上,两个背通勤包的陌生人轮流占座,用眼神达成“地铁战友搭子”的契约……
这座城市的节奏太快,快到来不及经营一段完整友情,但“搭子”却精准踩中了都市人的痛点——需要陪伴,又害怕负担。健身房的“刘畊宏搭子”互相监督却从不过问私事,加班夜的“烧烤摊吐槽搭子”畅骂老板后各自扫码AA,甚至还有“PPT美化搭子”和“周五相亲角气氛组搭子”——关系纯粹得像便利店关东煮,热气腾腾但随时可终止。
有人调侃这是“赛博朋克式社交”,但更多沪漂觉得:“比起孤独,我更需要一个精准的‘人形功能插件’。”毕竟在这座城市,连寂寞都是按分钟计费的。
(配图建议:早高峰地铁人潮/写字楼外卖架/咖啡店排队白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