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路上,找个“搭子”互相督促已成常态,但若两人目标锁定同一所学校、同一专业,这份关系便多了几分微妙。有人觉得是“双向奔赴的激励”,有人却担心“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”。
1.资源共享,还是竞争暗涌?
同校备考的搭子能共享真题、互通招生信息,甚至互相批改模拟卷,效率翻倍。但现实也可能演变成“你比我多学一小时,我就熬夜追回来”的较劲。当录取名额有限时,亲密战友难免成了直接竞争对手。
2.情绪支持,还是压力叠加?
焦虑时有人倾诉固然好,但若对方进度更快,反而可能加剧自我怀疑。某考研生坦言:“看到搭子专业课背了三遍,我连一遍都没啃完,瞬间心态崩了。”
3.聪明“组队”的三大原则 -明确边界:提前约定“信息透明但不过问每日进度”,避免比较; -错位竞争:瞄准同校不同导师或研究方向,减少正面冲突; -备选方案:提前规划调剂选择,给彼此留退路。
考研终究是孤独的修行,搭子的意义在于“照亮彼此的路,而非挤进同一条赛道”。若能以成熟心态处理竞争,这段经历或许比一纸录取通知书更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