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开黑,耳机里突然传来一句带笑的“宝贝,救我!”,屏幕前的你手一抖,技能放歪,屏幕灰了——但心跳却诡异地快了两拍。
“游戏搭子”这种关系本就微妙:比普通队友亲密,又比现实朋友疏离。当对方开始用“宝贝”“崽崽”这种黏糊称呼时,边界感便开始摇晃。有人觉得这只是电竞社交的“代糖”,和“家人们”“兄弟”无异;也有人暗自揣测,这是不是某种心照不宣的试探。
心理学研究显示,共同游戏时分泌的多巴胺会模糊人际距离,一句玩笑般的昵称可能被大脑误读为特殊信号。更别说在虚拟世界里,角色皮肤、语音包都在为这种暧昧感加buff——你分不清TA叫的是你,还是你操作的甜妹辅助。
成年人的默契在于:不追问称呼背后的真心,就像不深究那句“下把还和你双排”是客套还是承诺。毕竟,当第二天太阳升起,你们的关系又会退回“野区见”的安全距离。除非……有人真的想拆掉这座“搭子”的临时桥梁。
(所以,下次听到“宝贝”时,你会假装没听见,还是笑着回一句“收到,我的AD”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