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杭州的西湖边、法喜寺的黄墙下,或是钱江新城的霓虹光影中,一群举着相机或手机的年轻人正默契地互相按下快门——他们是“互拍搭子”,一种悄然流行的都市社交组合。
“互拍搭子”的兴起,源于年轻人对高质量旅行打卡照的需求与“社恐”之间的微妙平衡。独自出游时,路人帮忙拍的照总难满意;约专业摄影师又成本高昂。于是,社交平台上“求互拍搭子”的帖子成了杭州年轻人的新选择:“你帮我拍古风汉服,我帮你调咖啡店ins风”“设备我出,你只要会构图”……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,既解决了拍照难题,又拓展了同城社交圈。
杭州独特的城市气质为互拍文化提供了天然舞台。从灵隐寺的禅意到天目里的现代感,从满觉陇的秋日桂花到运河边的文艺小店,多元场景吸引着不同风格的拍摄者。有人专攻国风创作,在胡雪岩故居的红墙下互教摆姿;有人痴迷街拍,在湖滨银泰抓拍对方的潮酷瞬间。甚至衍生出“设备互助群”——索尼党借镜头给富士用户,无人机玩家帮对方拍俯瞰视角。
更深层看,“互拍搭子”折射出当代青年对“轻社交”的偏好。相比传统交友需要投入大量情感成本,这种以共同兴趣为纽带、边界清晰的临时搭档模式,既满足陪伴需求,又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感。一位常约互拍的95后女生坦言:“拍完照可以一起喝杯奶茶,也可以礼貌说再见,没有负担。”
随着“杭州互拍搭子”话题在小红书、豆瓣等平台走红,一些隐忧也随之浮现:约拍安全如何保障?成片版权归谁?部分资深玩家开始自发制定“互拍公约”,比如提前沟通风格、公共场所见面、原图需双方确认后发布等。
当杭州的晚霞染红保俶塔时,又一对刚认识的互拍搭子正交换着相机检查成片。或许明天他们不会再约,但此刻定格在镜头里的,不仅是风景,还有这座城市赋予年轻人的另一种连接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