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时的街巷里,总有些画面像褪色的老照片,模糊却鲜活。比如那“汗巾子搭着头”的市井剪影——粗布帕子对角一折,往头顶随意一搭,两端垂在耳畔,汗渍混着尘土气,成了劳作者最寻常的装扮。
这汗巾子原是极平常的物件。农人弯腰插秧时,它吸着额前滚落的汗;挑夫歇脚树荫下,它被拧出浑浊的水滴;灶台前的妇人用它抹一把烟熏的脸,转头又系在发间挡油星。布纹里浸透的不仅是汗水,还有日子的重量。
后来见着老照片里清末的脚夫、民国的人力车夫,乃至八十年代工地上的泥瓦匠,竟都延续着这姿势。汗巾子搭着头的姿态,像一种无言的传承,连褶皱里都藏着相似的疲惫与坚韧。如今空调房里的人再难懂得,那方布巾曾是怎样温柔的铠甲——遮得了烈日,挡得住风沙,拭得去眼泪,最后还能在收工时,兜一把路边摘的野果给孩子。
偶尔在古镇景区见着仿旧的汗巾子,整齐地挂在商铺木架上,染着刻意做旧的靛蓝。游人买来当拍照道具,却再不会用它真正擦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