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杨浦区的五角场商圈,一种名为“搭子”的社交模式正悄然流行。这里的年轻人不再执着于传统密友关系,而是寻找“饭搭子”“健身搭子”“自习搭子”甚至“遛狗搭子”——彼此因共同需求短暂结伴,无需情感负担,却又能精准填补都市生活的孤独缝隙。
五角场作为高校与商业体的交汇地,天然成为“搭子文化”的孵化场。复旦、同济的学生在豆瓣小组或微信群发出“求一个周末探店搭子”,附近上班族则约人午休拼单咖啡。这种关系像一份“社交轻食”:分工明确(AA制、准时散场)、边界清晰(不问隐私、不涉情感),却又能共享一顿火锅的热闹,或健身房里的互相监督。
有人批评“搭子”过于功利,但更多年轻人视其为都市生存的智慧。在快节奏与高房价的压力下,这种低投入、高弹性的社交恰好平衡了陪伴需求与个人空间。正如一位五角场“资深搭子”所说:“我们不是彼此生活的主角,但能让对方的日常剧本更丰富一点。”
当“孤独经济”席卷一线城市,五角场的“搭子”们或许正重新定义都市人际关系——不必深刻,但求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