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圳,每一场演唱会不仅是粉丝的狂欢,更衍生出一条独特的“摆摊经济链”。从手绘应援扇到明星周边,从解暑冰饮到发光头饰,年轻人以“摆摊搭子”的身份涌入场馆外围,用创意和热情为歌迷提供便利,也为自己赚取一份“音乐红利”。
这些摊主中,有人是追星老手,深谙粉丝经济;有人是斜杠青年,将摆摊视为社交实验;还有人纯粹为体验“演唱会氛围”,边赚钱边蹭歌听。他们共享货源信息、轮流占位,甚至组成临时团队,在城管与客流间“打游击”。
深圳的包容性为这种流动市井文化提供了土壤——城管适度放宽管制,粉丝乐意消费情怀,而摊主们则用一句“姐妹,砍个价呗”拉近距离。当演唱会散场,地上的彩带与未卖完的荧光棒见证着这场短暂而鲜活的相遇。或许正如一位摊主所说:“我们卖的不是商品,是演唱会的第二舞台。”
在这里,音乐与烟火气碰撞,每个人都成了演出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