搭子面,名字里就透着股市井的亲切。细长的面条在滚水里翻腾,捞起时挂着清亮的汤,码上脆生生的豆芽、油润的肉末,再浇一勺红亮亮的辣子,碗沿磕着桌面的声响,像极了老街坊打招呼的调子。
这面不讲究“独活”,非得配着酸菜碟子、蒜瓣或是隔壁摊的炸油糕才够味。正如它的名字——搭子,离了伴儿总觉少点意思。赶早的工人蹲在塑料凳上呼噜完一碗,额角沁汗;学生仔掰开一次性筷子,把青春期的饿和唠叨一起拌进面里;晚归的夜班族倚着路灯杆端碗,热汤白汽模糊了疲惫的脸。
灶台上的铁锅十年如一日地冒着热气,煮面的老师傅说:“面要筋道,汤要滚烫,人嘛,得有个搭子才吃得香。”这话朴素,却道尽了市井人生的真谛:再简单的日子,有分享的烟火,便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