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格子间里埋头敲键盘的间隙,在茶水间倒咖啡的偶遇时刻,或是午餐时间对着外卖发呆的十分钟——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寻找一种轻量化的职场社交:“聊天搭子”。
这种关系介于同事和朋友之间,不深究隐私,不绑定利益,主打一个“恰到好处的陪伴”。可能是隔壁工位的实习生,偶尔吐槽甲方;也可能是跨部门的面熟同事,互相安利楼下新开的轻食店。话题从“PPT第5页怎么改”延伸到“周末去哪遛狗”,既缓解压力,又不必担心职场人际的复杂负担。
有人调侃这是“职场人的电子布洛芬”——无需解忧,但求短暂止痛。心理学家则认为,这种低门槛社交填补了现代职场的情感缺口:“当‘摸鱼搭子’‘咖啡搭子’成为刚需,反映的其实是人们对职场去工具化的渴望。”
当然,分寸感仍是黄金法则。一位资深HR提醒:“聊综艺可以,聊薪资慎选搭子。”毕竟,理想的聊天搭子就像办公室窗台的多肉——不用天天浇水,但偶尔晒晒太阳,就能各自鲜活。
(配图建议:办公室场景漫画,两人隔着电脑屏幕偷笑,对话框里飘着咖啡杯和表情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