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常州天宁区,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藏着一群特殊的“城市搭子”——他们不是同事,也未必是亲友,却因一口地道的本地味道聚在一起,自称“天宁饭搭子”。从青果巷的酥香麻糕到红梅新村的砂锅鱼头,从路边摊的豆腐汤到老字号银丝面,这群人以美食为纽带,串联起天宁的市井温情。
“饭搭子”文化在这里不仅是拼桌吃饭的实惠选择,更是一种生活哲学。退休的赵阿姨每周三雷打不动约上几位“面友”去府前楼吃小笼包,她说:“儿女忙工作,我们老姐妹吃的是味道,更是热闹。”而90后程序员小陈则通过“天宁饭搭子”微信群结识了一群吃货,周末组团打卡网红苍蝇馆子,“一个人吃饭叫填肚子,一群人吃饭才叫生活”。
天宁的饮食地图因“饭搭子”们而鲜活:工人新村的早餐摊前,拼桌分食一碗加蟹小馄饨;文化宫夜市里,陌生人因一块酒酿米糕聊起童年记忆。老板们也乐得见证这份人情——老面馆的吴师傅常给熟客多舀一勺浇头,“看着他们吃得开心,就像自家人一样”。
或许,这座城市的温度正藏在一碗碗共享的美食里。当筷子夹起的不只是菜肴,还有萍水相逢的默契,“天宁饭搭子”便成了常州人对抗现代孤独的温柔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