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初冬,寒风卷着落叶掠过胡同,我缩了缩脖子,推开国家图书馆的玻璃门。暖气混着油墨香扑面而来,身后是喧嚣的北四环,面前却是一片静谧的“书海”。
这是我第三次遇见那位“图书馆搭子”——一个总坐在南区靠窗位置的女孩。我们从未交谈,却默契地共享一张长桌:她面前摊开《西方美术史》,我埋头赶论文;她偶尔抬头揉揉颈椎,我便顺手递过去一枚薄荷糖。她笑笑,隔天放了一包茶包在我笔记本旁。
这座城市有2000多万人,孤独是常态。但在这里,陌生人之间用翻书的沙沙声、保温杯的轻响,甚至一个困到点头时的对视,编织出奇妙的联结。国图的穹顶下,首图的古籍区,PageOne的落地窗前……无数“图书馆搭子”用沉默的陪伴,对抗着大城市的疏离。
老舍说北平的秋像天堂,而我想,北京的冬天,或许就藏在图书馆里陌生人手边那杯热茶的雾气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