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杭州,一种介于“社恐友好”和“轻社交”之间的年轻人关系正在流行——“拍照搭子”。他们通常是95后、00后男生,背着相机穿梭在西湖的晨雾、馒头山社区的旧巷或是天目里的现代建筑群中,用快门互相成全彼此的“朋友圈美学”。
这类男生往往自带“技术流”标签:有人擅长用长焦压缩出雷峰塔的孤绝感,有人痴迷于用胶片模拟南宋御街的烟火气,甚至还有人专攻“男友视角”教学——如何用一杯咖啡、一片梧桐叶当道具,拍出自然的生活感。他们的社交账号简介里常写着“互勉约拍,出片就行”,背后是年轻人对“高效社交”的微妙需求:既避免深度绑定的客套,又能通过共同创作获得即时成就感。
不同于传统摄影圈的老法师,杭州的拍照搭子们更追求“去油腻化”的互动。有受访者提到:“和女生搭档时会提前沟通安全距离,修图必先返原片确认,甚至发展出‘夸夸师’副业——毕竟很多人约拍是为了缓解容貌焦虑。”而在小红书#杭州拍照搭子#话题下,男生们晒出的作品常附注“可帮调参数”“免费教构图”,让摄影从技术壁垒变成了城市探索的社交货币。
当“搭子文化”席卷年轻人社交场,拍照或许是最适配杭州气质的一种。它既保留着南宋古都的文艺底片,又加载着互联网之城的快节奏协作——毕竟在这座城市,连友谊都能像相机参数一样,调至“浅景深”模式:恰到好处的交集,清晰而轻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