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的图书馆、空荡的自习室,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在社交平台发布"寻找学习搭子"的帖子。这种新型学习模式正在高校掀起风潮——陌生人通过线上匹配结成学习伙伴,互相监督打卡、分享资料,甚至开启"直播连麦学习"。
"一个人容易躺平,但对着镜头不敢划水",大二学生小林坦言。她的"云同桌"是隔壁院校的考研党,两人每天准时腾讯会议"见面",全程静音却默契十足。而理工科的阿杰则通过"搭子群"找到了习题互助小组,"有人讨论推导过程,效率比独自死磕高得多"。
这种模式背后,是Z世代对"孤独学习"的反叛。心理学教授李雯指出:"同伴压力能转化为正向动力,但需警惕攀比焦虑。"部分学生为维持"高效人设"过度熬夜,也有小组因成员进度差异演变为"隐形竞争"。
当"搭子文化"从饭搭、球搭延伸到学习领域,有人点赞这是反内卷的智慧协作,也有人质疑是精致利己主义的新马甲。或许正如一名学生在帖子中所写:"我们寻找的不仅是监督,更是黑暗中并行的光。"